莆田文学之花为何这样红?
来源:江西文化艺术网  |  作者:admin  |  发表时间:2009-10-12 23:15

  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。好的文学作品,不但可以怡情养性,还可以传道说理,对人的素质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提高都有较大帮助。
  自古以来,莆田人对文学的探索、追求脚步从没有停止过。唐代黄滔被时人称为“闽中文章初祖”,宋代刘克庄是南宋诗歌江湖派重要作家,“与放翁、稼轩,犹三足鼎”,另外史学家郑樵、书法家蔡襄、理学家林光朝等一代骄子的文学成就也彪炳史册。《四库全书》收录的莆田人著作达到99部,《全唐诗》共收入莆仙籍诗人16人436首诗歌。进入当代,莆田也是文学人才辈出,文学家郭风、彭燕郊、黄衣青、许怀中、陈章武,剧作家陈仁鉴、郑怀兴、周长赋、王顺镇、姚清水以及旅居海外的莆籍著名作家云里风、周颖南等等,他们的文学造诣都蜚声中外文坛、剧苑。近年来,莆田又有不少文学新生代在全国文坛崭露头角,引起福建乃至全国文学界的关注。

  很多人惊叹,在莆田这么一方土地上,“文学之花”为何这样红呢?就此,笔者进行了深入调查。

政府重奖,民间设奖, 促名篇佳作迭出

  最近,莆田市作家杨金远的长篇军事题材巨著《突围》由北京反光镜影视投资公司买断影视改编权,由著名电影编剧郑宏志改编成25集电视连续剧,年底将在莆田开机,以仙游为主要外景地。《突围》是杨金远的又一力作。2007年,杨金远的小说《官司》被著名导演冯小刚等人改编成电影《集结号》,创造了2.6亿元中国电影票房纪录,在今年9月评选出的第29届大众电影百花奖中,《集结号》一举夺得最佳故事片、最佳导演、最佳男主角、最佳男配角4项大奖。

  在莆田,最近几年不断有好的文学作品面世,这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政府和民间都非常重视、尊重文学,设立各种奖项,共同为文学佳作的产生创造良好的氛围。

  莆田市委、市政府非常重视文学,设重奖鼓励作家写出贴近实际、贴近生活、贴近群众的佳作,对在文学上有杰出贡献的作家给予重奖,屡出精品的杨金远被莆田市授予了“文艺突出贡献奖”。另外,莆田市百花文艺奖评奖活动已举办两次,不少好作品也获得了政府的奖励。

  莆田市民间也有重视文学的传统,许多海内外乡亲纷纷在莆田设立文学奖项,提携文学新人,奖励优秀作品。最有代表性的是由马来西亚著名华文作家、爱国华侨云里风先生捐资设立的“云里风文学奖”,这个奖始创于1993年,自1994年开始一年一度评奖,迄今已历15届,15年来共有208位作者、270篇作品获此奖项。

  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、鼓励、支持下,莆田市近年来出了不少佳作。最近,莆田著名剧作家郑怀兴的作品《傅山进京》获得曹禺剧本奖,而在此之前,他的作品《新亭泪》《鸭子丑小传》也先后获得全国优秀剧本奖。莆田籍著名剧作家周长赋也曾三度获得曹禺戏剧文学奖,多次获得文华剧作奖,他的作品《秋风辞》被收入《中国当代十大悲剧集》,《沧海争流》被收入《中国话剧五十年剧作选》。著名诗人林春荣的政治抒情长诗《中国季节》获得多个政府奖项;王顺镇的历史剧《魂断燕山》获得第二届全国优秀剧本奖,长篇历史小说《长河落日》获第一届罗贯中历史小说奖优等奖。

办文学节,搭建平台,助整体水平提升

  文学的创作队伍越大,出精品的机会也就越多。近年来,莆田市在重视文学出精品的同时,还非常重视文学队伍的建设,搭建文学节这个交流大平台,为莆田的作家和作者提供更好的学习、交流机会,从而提高整个创作队伍的水平。

  2003年,莆田市成功举办了首届文学节,莆田作家和100多位海内外作家、艺术家共同参加文学盛会,大家一起讨论、交流,学到了很多东西。

  今年10月14日至17日,第二届莆田文学节举行作家新书推介点评活动,邀请章武、林焱等名家重点点评杨金远小说集《集结号》、郑国贤报告文学《红与蓝》、林春荣诗歌《以生命的名誉》、黄黎晗散文集《流水围庄》等4本新书;并举行文学讲座,邀请马来西亚散文家林月丝(朵拉)作《不妥协的精神和灵魂——在中国以外,以华文写作》的报告,邀请著名文学评论家何镇邦作《世纪之交的中国文坛》的报告,搭起一个中外作家、来宾交流当前文学创作动态的平台。

  在文学节的推动下,莆田的文学创作队伍越来越庞大,现有市作协会员320多人,其中有福建省作协会员76人、中国作协会员9人,这支文学创作队伍近年来也创作了大量好的作品。最近5年,莆仙籍作家艺术家共出版新书120多部,其中不少好书获得了大奖,莆田作家郑国贤参与撰文的《福建戏剧丛书》,日前获得了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主办的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提名奖。

疏通渠道,创新途径,让文学扎根基层

  文学作品要为提高人的素质服务,要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服务。文学作品再好,如果没有读者,如果不贴近群众,也就没有了生命力。为此,莆田市在鼓励作家们多出佳作精品的同时,想方设法疏通文学传播渠道,创新文学传播途径,把文学佳作送到群众中去,让高雅文学在群众中扎根。

  莆田市每年都有大量的图书出版,但由于种种原因,真正能为群众所了解的好书却不多。为此,莆田市隔几年就举办一次大型书展,对好书进行集中推介,让群众了解,让群众阅读。如今,在莆田乡村,群众空闲时都喜欢到村里的春风宣传文化中心去看书。

  在莆田农村,许多老人大字不识一个,更别说能看懂文学作品了。莆田市就创新文学传播方式,通过莆仙戏、文艺演出等载体,用形象的肢体语言,用有滋有味的莆仙话,对好的文学作品进行演绎,收到了很好的效果。

  有大量群众做读者、做观众、做后盾,莆田作家们的创作热情当然更高涨了。

 
莆田文学之花为何这样红?    
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。好的文学作品,不但可以怡情养性,还可以传道说理,对人的素质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提高都有较大帮助。 自古以来,莆田人对文学的探索、追求脚步从没有停止过。唐代黄滔被时人称为闽中文章初祖,宋代刘克庄是南宋诗歌江湖派重要作家,与放翁
 
.
Copyright©江西文化艺术网.(江西文化艺术网)Jxwhys.com All Right Reserved.
电话:0791-88517195 13807048931 传真:0791-88530630 E-mail: jiangxisaiqu@126.com 邮编: 330046
联系人:龚老师 地址:江西省南昌市南京西路524号恒茂城市花园翠景阁502室